第1章 相府(1/4)
家传人是什么样的风骨。如果有圣人,就该是师父那个模样。
这种被圣人遗弃的沮丧感,直到我在相邦府上住了几日,从客房搬入内院,正式成为上宾,吃饱了肚子,方才有所淡去。
虽然师父在我看来是圣人,但他并不是闻名诸侯的大才。他与相邦肥义的交往其实也只是一面之缘,因为这个时代识字率实在太低,我又能写一笔漂亮的篆书,相邦大人才看在“故人”的面子上将我留下,给予上宾的待遇。
传说相邦有胡人的血统,但是我觉得这种传说不靠谱,从他身上根本看不到丝毫的暴戾。肥氏的采邑在肥乡,故而称肥氏,其实他是个矮小干瘦的老头。虽然明知姓氏跟身材完全没有关系,但每次看到相邦都让我有种不和谐的感觉。我的日常工作就是在相邦召唤的时候跟随左右,打打酱油,写写记记,开开玩笑。至于参与机密,出谋划策,让人惊叹我的智商超群……目前还有些遥远。
这在穿越者中似乎有些丢人,但我不得不承认这并不能简单归罪于机遇。我每隔三五天就能见到一次供我衣食的家主,所以的确不缺乏机会。
问题在于障碍。
师父是楚国人,一口楚国口音的雅言,偶尔还会大段大段用吟唱般的楚国方言讲课。再加上他老人家周游列国,时不时会在对话中加入不知道从来听来的土话。我是赵国人不假,但真正的邯郸话只听了三年。十几年的山野生活,主要是跟庞氏兄弟聊天。他俩是魏国人,说得一口大梁话。我再次回到邯郸的时候,听到这一世的母语居然有些恍惚,在脑中打了好几个转才反应过来。跟人说话时舌头僵直,最后蹦出来的竟是邯郸人都听不懂的邯郸话。
撇开语言障碍不谈,对时事的了解障碍也让我很头疼。两岁以前,我压根听不懂这里的语言,只感觉他们衣着怪异,跟电视里看到的古装片十分不同。在那段饥寒交迫度日如年的日子里,我甚至不确定自己是转世在过往的历史之中,还是到了一个完全无关的异界。
直到跟师父入山,读完了满满三间石室的藏书,才有八成把握自己是转世重生在战国时代。
呼,这个事实让我着实痛苦了一段时间。
战国距离我上辈子生活的时代很遥远,遥远到我只能从几个零星的成语里窥视这个时代的只鳞片爪。如果是三国时代,我还可以根据《三国演义》那本不怎么靠谱的攻略,起码知道自己该在什么时候投靠哪个主公。而对于没有看过《战国策》《吕氏春秋》的我来说,回到战国就只有靠自己乱撞。
如果不是因为赵武灵王的“胡服骑射”太醒目,我甚至不知道自己到底生活在哪个赵国君王手下。不过即便知道了也没什么意义,因为在我下山的前一年,武灵王禅位给了太子何,也就是“完璧归赵”故事中的赵惠文王。虽然现在“武灵”和“惠文”这两个谥号都还不存在,不过我知道“武灵”很快就要出炉了。
因为一代雄主饿死沙丘离宫也是我记忆中十分醒目的事。这件事发生在禅位之后没几年,武灵王灭了中山国,在沙丘封赏功臣,公子章造反攻杀赵王,被两个大臣起兵打败,逃入主父宫。那两个大臣冲进主父宫中,揪出公子章斩首,然后围了三个月把武灵王饿死在里面。
难道让我凭靠如此简陋的剧本去做政治投机么?
我甚至连那两个大臣的名字都没记住。
“狐婴,”相邦肥义的声音很是不满,“为何心不在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