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19章 追求(0/5)

怀恩离开。

杨守陈回头看向刘健,不解地问道:“怀公公到底是何意?他在这里坐了一上午,具体都谈了些什么?”

“说的多为内阁之事。”

刘健随口回答。

杨守陈当即便明白了,刘健不想对他直言。

无论怎么看,杨守陈距离入阁还相差十万八千里,所以刘健的话更像是在说“我们谈了一些不能与你明说的机密大事”。

杨守陈又问:“那……陛下亲自出席,检校兵马,目的是为何?西北战事似乎并未彻底平息,鞑靼小王子是往京师来了,但鞑靼一些部族还在延绥、甘肃等地犯边。鞑靼人此时前来商谈开边市,是否意味着……如若大明不恩准他们,他们回去后,仍旧有不臣之心,继续领兵来犯?”

刘健道:“我已经问过徐阁老了。徐阁老传达出的意思,陛下想借此展现大明军队的实力,尤其是通过新式火器的应用,让鞑靼人知难而退。如此再给予开马市的便利,做到恩威并济,能让西北平缓个几年,如此也就解决了边塞钱粮短缺的问题。”

不打仗,西北各大军镇的开销就会快速降低,从屯田,再到开垦荒地,就又能有序推进。

似乎也是为盐税改革后将导致的西北商屯不足,以及钱粮调度上可能出现的偏差,做好铺垫。

如果边疆持续打仗,那朝廷盐税改革,就会产生很多不可测的副作用,导致前线钱粮需求将进一步增大,会给朝廷带来巨大的财政压力。

刘健自然是站在储备内阁大臣的立场上,以决策层的思维去考虑这个问题。

杨守陈则更像愤世嫉俗的年轻人,只在意是否能彰显大明国威,更注重眼前利益得失,对于李孜省和张峦的每一个作为都重点关注,好挑出其中的毛病。

杨守陈道:“谁能相信,在京举行一次演兵般的兵马检校,就能震慑住鞑靼人?如果如此作为就有生效的话,那纵观前朝对外夷一场场摧枯拉朽般的胜利,就显得毫无意义了。”

刘健没有作答,而是直接问道:“你可知道,王威宁已到京城来了吗?”

“什么!?”

杨守陈微微皱眉。

“陛下宽赦了王世昌的罪行,让他到京闲住,还赐予宅院,同时准备在合适的时候对他委以重任。你可知陛下如此做有何目的?”

刘健继续发问。

杨守陈不解:“陛下的意思……以此人来震慑鞑靼使团一众宵小?”

刘健道:“未尝不会如此。不过有关王世昌的情况,到现在仍未是个谜。只从怀公公口中得知,他人已到了京城,但具体住在何处,又曾拜访过何人,有何动作,到现在仍旧无人知晓。”

因为王越并不是以官员的身份来到的京师,沿途没有住大明的官驿。

有关王越的动向,朝廷上下关心的人很少。

只是在这么个特殊时候,鞑靼可汗巴图蒙克恰好到了京城,跟着王越便有了消息,如果其出现在阅兵仪式上,那对鞑靼人的心理还是有一定影响的。

不管怎么说,王越都算得上是个“危险人物”。

前前后后那么多年跟鞑靼作战,从大同到延绥,王越从无败绩……

战场外的事情不讨论,单就说打仗这回事,王越真算得上行家里手,这点连鞑靼人都不得不服。

杨守陈道:“陛下总不会是为这场检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