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47章 抵达南京(0/4)

李鄂说:“.修建一条贯通江北地区的铁路。”

“贯通江北的铁路?”

“是的皇上,江苏父老乡亲希望沿着运河修一条铁路,最好在运河以东地区。”

“为什么?”

“皇上,江苏看上去有两条铁路,津浦和郑海铁路。

津浦铁路已经修通,可它从山东入我江苏境,穿过徐州和黄河,然后向西南一拐,扎进了安徽宿州。

苏境仅仅一百五十里长,然后一直在安徽省境内穿行,从凤阳、滁州直抵南京江北的浦口。

郑海铁路还在修建,只是它从海州一路向西,过邳州、徐州,直奔了河南。苏境不仅才两三百里长,还全程在苏北与山东和河南交界处,对苏北腹中地区,毫无益处。”

李鄂诚恳地说:“皇上,津浦和沪宁线修好,江苏的父老乡亲亲眼目睹了铁路的好处。拉得多,跑得快,一路畅通。

而今徐州不仅成了苏北重镇,更是成了中原门户,江淮要地,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更上一层楼。

更是把当地的经济带得蒸蒸日上,超越淮安指日可待。

所以江苏父老乡亲,委托臣向皇上,向朝廷诚恳表示,希望能修建一条沿着运河,南北贯通江北的铁路。”

朱翊钧看着他和杨令德。

“朕问你们,大明为什么要修铁路?”

“打通阻碍,接连东西南北,互通有无.”

“促进经济发展,让百姓出行更加便利,改善民生”

“那你们知道朝廷编制铁路建设计划的原则是什么吗?”

两人默不作声。

“大明铁路建设计划的原则是雪中送炭,不是锦上添花。

为什么要采取这个原则?

因为修铁路耗费巨大,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。这些大明经济蒸蒸日上,财政收入年年增长,但是花钱的地方也多,根本无法支撑遍地开花的模式。

所以只能采取重点建设模式。

既然是重点建设模式,那么一定要兼顾效率。一定要把铁路给地方带来的效益提到最高。

所以才有了雪中送炭的原则。”

朱翊钧挥挥手,祁言连忙从后面的书架取出一份地图,先把淮河舆图收起来,再把这份地图铺展在桌子上,这是一份大明铁路路线示意图。

“津浦线和京汉线,是连接京畿、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这三大区域的两条南北大动脉。

京汉线,连接河北、河南和湖北。目前还在继续向南修建,预计连通为京广线。

河北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和广东,交通转运历来是朝廷最头痛的问题。要想让这些地区经济发展起来,必须改善它们的交通转运状况。

京汉铁路就是给他们雪中送炭去的。

津浦铁路又是给谁雪中送炭?

天津向南入山东,一直到徐州,津浦铁路的走向与北运河是一致的。

在规划津浦线时,兵部的人图简便,建议直接跟着运河走就是了,被朕狠狠批评了一顿。

雪中送炭啊,不是锦上添花!

通运河的地方,它们有运河做主动脉,虽然没有铁路便利,但是好歹有条大血管,津浦线要照顾没有血管的地方!

天津到德州一线,由于水源不够,这段运河的运力可以说是时断时续,随时有可能崩溃。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