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九 开渠兴水利 妙计募灾粮(1/10)

烈一点的,竟在高地上手指来船咒骂,要把人扣住作押头,既说放赈,我们便和你要吃的!

那县官因有贵客过境,只愿应酬,自己不来,令典史代为查看,不料那典史也是个无用的家伙,不知灾民身后有人主持,只说当地民风强悍,当时吓退回去。和县官一说,比他还要怕事,但又没有不来之理,和师爷们计算了两天,屡命差人探报,均说放赈的乃是几个药商,都是四川财主,在附近镇上开有粮店,银米方便,山区灾民已全脱险,到处欢声雷动。因这几个富翁前在别处救灾,官府作梗,花了许多银子,还受闲气,故此不愿人知,更不愿官家参与,否则当时就走,丢下不管。县官虽觉当地山高皇帝远,好些事均可向上隐瞒,像这类匿灾不报,要受极大处分。为了前程,只得硬了头皮,带上好些差役仪仗,照样鸣锣开道,又征用了几条民船,带上一些干粮,相机应付,前来查看。为防万一,一到先去拜会张锦元,也不知谈些什么,便面带喜容匆匆坐船赶回,只在张家吃了一顿酒席,连灾区也未去,便偃旗息鼓各自回转,由此便无什事发生。

旺子每日追随铁笛子和各位师长之后,无论何事全都参与。诸侠见他小小年纪,如此用心有志气,个个夸奖看重,乐于指教。铁笛子无意之中收此好徒弟,更是高兴,除细心指点,教以处事之法而外,并还抽出功夫传授武功。姜、万二侠和癞和尚、小哑巴更是稍有一点机会便不放过,就在同往灾区放粮船上来去这一会,也都加以传授,这场大水一直连到九月中旬方始逐渐减退。灾民虽然救出,因那山洪是由山中流出,每隔两三年必要发动一次,又发生过两次大灾,当地土人均有一点戒心,水头一现,当时传播开去。自从山口开了一条小河,山洪初到以前有了停蓄之处,无论水势多猛,都要经过些时方始涌往山外。这次发水天虽还未亮,仗着老汉父子急公好义,人又机警麻利,远近各村均经约定,稍见水头,立时命人分头告急,一面呜锣告警,所以受伤的人并不甚多,死的更少。水起前数日,先由山中诸侠供给赈粮,分别各村情形,各送三天熟粮,十天生粮,一面以工代赈,命众灾民准备河工用具,编织草袋,斫伐树木,制造木排,工粮之外并有种籽分配,直到明春生活,均由诸侠包办。一面分头去往各村,召集那些灾民,宣说河渠开成以后如何分配田亩,以及耕种之法。到了重阳节边,又令灾区远近各村互推有才能的人同来山口,指示机宜,告以用主人方面业已说好,改变旧章,将租减收多半,从此公平交易,永无压榨侵害之事发生,只管安心,日子必能越过越好等语。

当时欢声雷动,喜极涕零。

因铁笛子和众人事前再三告诫,不许泄漏,只说此是田主人的自愿,因为河渠开通,有了水路,收成增加,井有几位有财力的善士相助,互相劝说,才能有此结果,别的不许提说一字。这大一场凶灾,和这大一片土地的分配,竟在双方心悦诚服、公平合理之下全数办完,地方官一点不知信息。为了时机未至,最重要的帝王专政尚未推翻,好些顾虑,事情办得十分隐秘。除那些身受的灾民外,表面上十分安静,外人一点看不出来。

最妙是连救灾带办水利,须用大量赈工银米,铁笛子事前筹备的只得十之一二,下余都是张庄这三家豪绅恶霸和远近各村落中的小富翁自愿捐输,张庄那十几座粮仓竟由张锦元全数捐出,交由诸侠主持发放,随意运用。张锦元乃附近各县中有名的显宦富绅,官府方面听他被那几个路过的善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