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二章 进退(2/9)

的粮草。其实从平凉到天水虽然路途不近,却是东行,所以城镇愈多,征粮并不成问题。

两位少年将军点了号炮,我坐在车里,随粮车行进。军旗已经改成了“王”字旗,外人看上去就像是正常调动的守军。

正如我说的,李彦宗在陇右毫无根基,虽然得了游击之形,却没有依托,诚如上了岸的鱼,最多再蹦达几下就没气了。所以当陈露夫的侦骑发现前方有敌军宿营痕迹时,他们问我该如何处置,我说绕道。

那支敌兵不过千余众,打的是李彦宗麾下小将的旗号。我要吃他绝非难事,只是我都要走的人了,最好不要妄动,也算自私吧。反正不用多久,史君毅领了大军军权,必定会横扫陇右,李彦宗也只能逃回山南据守武关。

再看东线,金绣程亦非浪得虚名,攻入河东不过是时日长短而已。此番内乱,朝廷战胜乃是常数,只是不知道百姓遭殃要到几时……

“明相!”宋星帆在车外叫我。我掀开车帘,立时冲进来一股冷风,微微夹杂着雨雪,陇右也到底是西域之地。

“明相,我军似乎被人包围了。”宋星帆并未慌张,似乎还带着些许期待。我倒是有些吃惊,问道:“敌军多少?如何包围的?”宋星帆从怀里掏出一张帛布,上面绘着陇右地形图,摊在车上道:“明相请看。我军现在此处,距天水尚有六日路程,返回平凉的退路恐怕也被截断了。这是叛军……”

我顺着宋星帆的手指,发现李彦宗是两部人马合攻我。只是他们没有封顶,只要我速度够快,就能逃出去,若是略施小计,计算得精妙些,说不定还能让李彦宗的部署打自己的耳光。

命人传来陈露夫,问他是如何想的。陈露夫想的和我一样,不过他对我军能否脱离并不是很有自信。他说:“明相,我军皆是步卒,战马统在一处亦不过百余骑。据斥候回报,李彦宗此番派出夹击我军的,大部分皆是骑兵。”我又问了敌军数目,陈露夫说是在千余骑之间。

我在北疆那么久,当然知道千余骑的概念是多大。微微摇了摇头,我道:“千余骑应该没有,山南马本就不产良种战马。何况几次攻伐下来,并未见李彦宗有如此之巨的骑兵。”宋星帆也点头附和,然后又道再去打探。陈露夫不满道:“此时尚不能决策,等打探好了,叛军也到了。”

我承认他说的有道理,不过我不喜欢年轻人没规矩,遂道:“便是慢也无妨,三面合拢,必定有缝隙,要想把我们包住也是难事。”其实我更怀疑李彦宗本就是想让我们轻军快进,否则为何不在迎头拦阻?抑或这只是突发奇想,并未准备拦截我军。

当夜晚间,陈露夫冲进我的大帐,叫道:“明相,军报!”我披衣而起,看着他。

“叛军尾随我部的是五千步卒,北方有一千骑兵,南面是近万蛮兵。”陈露夫喘着粗气。我轻轻哦了一声,略一沉思,道:“他们交通不便,只要我军先克一边,自然就能化险为夷,不必惊惶。”

陈露夫果然镇定了许多,不过我军以两千众迎战一万六千敌兵,显然悬殊了些。好在有近万蛮兵,若是我没猜错,他们该是在天水被史君毅韩广红打散的败军。蛮兵作战,若是胜了,便士气如虹,往往其后势如破竹横扫一方。若是败了,他们便再无战意,若是我所料不差,李彦宗必定亲领蛮兵,否则那支万余众的蛮兵反倒是他的累赘。

“再去打探,兵士卸甲,好生休息。”我传了令,又缩回尚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