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部 第四十一章 千里勤王(1/5)
臂,“老将军切莫多礼,这也不是什么正经场合,晚辈当不起。”冼秉忠定神拭泪,又跟荀飞盏见了礼,请众人进前厅落座奉茶,再开口时已改了称呼,“王爷孝期已满,末将是知道的,只是未曾听闻过您重返朝堂的消息。您今日来此,想必不是单纯路过,更非探访旧人,倒不知有何要紧的事务,用得着我这把老骨头来尽力的?”按理说勤王起兵这样的阵仗,又无须隐藏行迹,自然早就是消息四散,到处传开。但灞州营里正闭了栅门在练春兵,少闻外事,萧平旌一路狂飙行动又快,故而冼秉忠未曾听到风声,只是凭着老将的敏感,察觉出有大事发生,这才主动开口询问。他既然问了,萧平旌自然也不必迂回,三言两语便将自己的来意述说清楚,提出要征用灞陵原上这三万行台军力,前往金陵勤王。
冼秉忠是从低阶做起的武臣,大半生也算饱经风霜,但却第一次听说京城兵变这样的事情,整个人都惊得呆住了,好半天才回过神来,低头默默思忖。荀飞盏见他犹豫,着急地想要开口劝说,被萧平旌以手势止住,示意他耐下性子,等老将军自己考虑清楚。大约一盏茶工夫之后,冼秉忠终于抬起了头,欠身为礼,“请王爷恕我倚老卖老,失礼多问几句。”“老将军有何问题,尽请直言不妨。”“按朝廷诏令,长林建制早除,王爷此刻亦无军职,您手中的长林军令,其实并无真正的号令之权,我说得可对?”“对。”“那不知王爷……是否持有陛下的诏书或兵符呢?”“我三年未见陛下,金陵又已失陷,哪里来的符诏?”“这金陵失陷之事……是有实证还是王爷的推测?”“此刻多半还是我的推测,但我有信心,知道自己没有算错。”“如果王爷错了,我等盲目跟随,岂不是勤王未成,倒变成反叛了?”“确实有此可能。”萧平旌坦然答道,“所以晚辈必须事先询问老将军,您可愿跟随?”冼秉忠定定地看了他许久,深吸一口气,起身抱拳,“若王爷不嫌老朽,末将愿意。”灞州营三万人马加入勤王队伍之后,萧平旌正式打出了长林旗号,南下一路猎猎招展,历经十三州,应者如云,甚至有不在行军线程上也未得召唤的零散兵力,或一两千,或结而上万,纷纷来投,总数急速破了十万。整支大军旗号芜杂,却声势浩荡,沿大运粮道而行,途中取军仓存粮为资,偶有拒绝过境的州府,也只是默默闭关任其绕行,竟未遇任何强力拦阻,便直奔金陵。四月十四,大军行至七宝镇,前方谭恒率斥候逆向奔来,在萧平旌马前行礼,“回禀王爷,萧元启安置在金陵周边的警哨,已经全都扫干净了!”萧平旌微笑道:“也不能扫得太过干净。”谭恒忙道:“是,是,王爷的吩咐末将都记得,特意放了几个人,让他们去金陵报信。”萧平旌朝着金陵方向看了片刻,吩咐道:“集结前锋骑兵,执长林旗号,随我连夜行军。”又转向身边的荀飞盏,“主营大路人马,就麻烦荀大哥压阵了。”荀飞盏惊诧地抓住他的缰绳,问道:“前锋骑兵只有五千,你脱开主力先到京城,怎么对敌七万叛军?”“从沿途接到的消息来看,京城是三月十六那天禁闭的,算来陛下的生死已经悬于一线,我只是想让叛臣们早些看到长林军旗,”萧平旌笑了一下,拍拍荀飞盏的肩,“放心吧,萧元启的深浅我知道,他敢出城,我就敢应战。”荀飞盏对他自然甚有信心,听了这番解释,紧握马缰的手指便松了下来,颔首领命,又叮嘱他多加小心保重。脱离了中军与辎重,前锋骑兵营行速大增,一夜疾行,竟恰好赶在十五当天日禺之前抵达金陵,在北城门外的开阔之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