番外第二十章 真相大白(2/8)

派兵出征,最终创下了一人灭一国的辉煌战绩。

实际上,王玄策率领的联合军队一路横扫,所灭的国家,远远不止一国,北天竺是受打击最大的,中天竺、东天竺也惨遭波及。

最终的战果,在正面击溃敌军,坑杀了败兵后,“远近城邑降五百八十所,虏男女万二千人,牛马三万余头匹,天竺震惧”。

那是五十年前的事情,而后威胁更大的,是雄踞高原的吐蕃王朝,结果二十年前,吐蕃又被灭了。

天竺瑟瑟发抖,畏惧之下,原本一盘散沙的各国被迫结盟,五王共出一支使节团,当然真要开战,指不定又是貌合神离,一盘散沙。

所幸大唐对于喜马拉雅山脉那头的国家,根本没有多少兴趣。

山川屏障,炎热潮湿的印度半岛会引发水土不服,是一方面的因素,安西都护府的经营,才是国家更重要的百年大计。

天竺既然知趣,就以安抚贸易为主,它盛产的象牙宝石,亦是一笔不错的财富。

眼见唐皇和太子都面容和煦,天竺使臣喜不自禁地退下,狮子国使臣赶忙接上。

一个个小国使节依次上前,奉上贺表,恭贺圣寿,进献礼物,间或也有小小的抱怨。

对于这些地缘小国,大唐承担大国责任,时常调解矛盾,不偏不倚,因此极受敬服,不止一次制止了两国战乱。

好处是,进一步提升了国际威望的同时,接壤地区多有他国子民前来入户,以成为大唐人为荣耀。

边境州县若是无法继续接纳,会向安西之地转移,人口的迁徙红利,是原本地广人稀的安西都护府能够大力发展的必要条件。

而如果说这些国家,只是边境小民盼着越境投靠,那么当轮到东瀛使臣觐见时,就是噗通一声跪倒在地,涕泪交加:“圣人如大日高悬天中,卑小下国渴于恩辉沐浴已久,还望唐皇陛下成全呐!”

诸国侧目,不知情者莫名其妙,觉得这舔得也太夸张了。

事实上并不夸张,那个曾经胆敢与百济联合攻唐的岛国,早就不敢抄袭李治的天皇之称,连日本这个国名都不敢称呼,自称瀛州王。

最根本的原因,是朝鲜半岛的统一,金矿银矿的挖掘,与大唐移民对于贵族阶层的吸引,导致了日本国内政局的崩溃。

短短二十年间,这小小的岛国不知道发生了多少场内斗,曾经那些贵族阶层还没有退路,现在哪怕争斗失败了,只需拍拍屁股,携带大笔金银,成功入户大唐就成,此刻殿内有些个子矮小的低品官员,便是其中一员。

这些人改了名字,行为早已汉化,再过个两三代后,连身高相貌也都看不出来了,眼神里则流露出冷光,轻蔑地看着东瀛使臣,心中都不希望圣人答应。

听了这份恳求,李弘再度转向太子,露出征询之色。

太子开口:“东瀛自汉时,便是属国,何须并入我大唐?各国子民,只需心向良善,便是教化,毋须私心暗度,多论是非!”

东瀛使臣急了:“太子殿下,吐谷浑亦可归顺大唐,我瀛州也早有恭顺之心,为何不许?为何不许啊!”

确实,当年最后一代吐谷浑王,举国入唐,也是震惊诸国的消息。

毕竟作为藩属,还是一个独立的国家,直接放弃,那就是连皇室都没了,除了被灭国,谁又愿意?

偏偏那位吐谷浑小王子心甘情愿地做了,而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