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2章 危机(0/5)

局面已完全控制下来。

戚少商、息大娘、赫连春水、唐肯等的噩梦已过去。

云开见日。

奉圣旨的杨公公虽未到来,但米公公、龙八和舒无戏来了,从他们的言谈举止,看来局面已有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:

黄金鳞、顾惜朝、文张等已失势,他们的上司为求自保,不惜“弃车保帅”。

于是黄金鳞和顾惜朝,不但无功,反而有过,戚少商、息大娘、雷卷、铁手、唐肯等,却获得“平反”。

果然如此。

直至杨公公在军队簇拥下赶到,宣读圣旨,准予戚少商重建“连云寨”,息大娘重整“毁诺城”,并拨大量银饷以示支助,而“匡护良善”论功行赏的名单:竟是赫连春水、唐肯、高鸡血、韦鸭毛、殷乘风、雷卷等人。

不过,对黄金鳞、顾惜朝等人,也并无责罚,只不过“留候查办”。

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剧变呢?

一些被追击千里、家破人亡的“通缉犯”,突然摇身一变,变为受朝廷封赏的“忠臣烈士”;一些追击穷寇、赶尽杀绝的朝廷鹰犬,突然权势倾覆,变成待罪之身惶惶然不知自处。

——这算什么!?

对流亡数千里、辗转数十战、友死亲亡、家散业毁的戚少商而言,心中只有荒谬二字!

——这算是什么朝廷封赐!?

——圣旨又如何!?

他本来就是反朝廷的劣政,抗旨又何惧!?

无情却由银剑和铁剑扶上了木轮椅,推了近来,低声在他耳畔说:“戚寨主,这是你唯一翻身的机会,就算你不为自己着想,也应为维护你的朋友打算,你们当然不想一辈子流亡无终日,一世人受官方通辑,你领旨谢恩,只是权宜之策,莫忘了若能报仇雪恨,又何必在乎眼前忍让?”

戚少商低声道:“我明白。”

他明白。

他明白他自己的处境。

他明白应为大局着想。

他明白他们的心意。

他更明白,他要报仇,为死去的人报仇,他不能让他们白白送命,为了复仇,他不惜牺牲一切。

复仇的力量,往往要比爱来得更大,更强烈。

很多人能够成大事,便是因为善用这两种人类天性所形成的力量。

这种力量绝不应被低估。

这两种力量,也往往形成分歧,成为一正一邪相持的势力。

戚少商等人,要到后来才完全明了个中的变化。

无情、唐晚词、雷卷、银、铁、铜三剑、郗舜才、巨斧仆、宾东成等自猫耳镇一役,格杀文张后,要郗舜才、宾东成仍留守南燕,余人护送无情,日夜兼程,赶返京师,竟比预期中早到五天。

无情在京师外五十里,已请较不为人注意的巨斧仆和铁剑,潜入城中,暗中知会诸葛先生。

这一举是为免蔡京及傅宗书的人派人拦截,以“通匪”之罪杀人灭口。

诸葛先生一旦得悉,即亲自出城,接返无情。当下诸人定计,由诸葛先生面圣,用极隐晦而含蓄但又使当事人必当分明的语言劝谕:若再追杀“连云寨”的人,只会逼戚少商把“证物”公诸于世,而戚少商已把此机密及证据交由九位不知名的武林同道收存,杀人既不能灭口,何不转而重加安抚,以绝口实?诸葛先生以人头担保,只要追抚戚少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