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97章 没得商量(1/4)

影响。

这还是有杨师傅这些老前辈在戏里带他,否则更糟糕。

但是这也没办法,该有的损耗还是要有,总不能跟这个年代的电影一样,大街上就几个演员出没,半点烟火气都没有吧。

大不了多损耗几盘胶片罢了。

好不容易将街景镜头拍完,转到内景以后,进度又快了起来。

紧赶慢赶,终于在周五这天,完成所有镜头的拍摄。

随着陈凡一声大喊,“我宣布,《小荷才露尖尖角》电影拍摄完毕。”

声音刚落,现场立刻响起热烈的掌声。

十几位主要演员自发地鼓着掌围上来,满脸激动地看着陈凡。

陈凡哈哈笑着打了个几个手势,等掌声停歇,他看着比自己还小一岁的男主演袁望,笑着说道,“第一次出演主角,感觉怎么样?”

袁望右手捂着胸口,努力平抑住激动的心情,喘了两口气,才说道,“非常开心、也非常激动,拍这部电影,让我收获了许多东西,我一定以电影中的主人翁为榜样,像他一样、不等不靠,做出一番成绩,更好地为大家服务。”

陈凡嘴角微抽,前面还好,后面就有点套话了。

不过看他的样子,即便是套话,也还是有几分真心在里面。

他又看向旁边的一个女孩,问道,“要是这部电影成功了,你和吴海燕一样,成了电影明星,会有什么样的想法?”

早在1915年的时候,周瘦鹃翻译了好莱坞明星玛丽·璧克馥的自传,并称其为“美国明星”,“明星”这个词由此被提出,然后一直沿用至今。

民国时期最早的电影杂志,就是由明星影片公司创办的《明星月报》。

不过新中国成立后,大家都统一称为演员,明星一词逐渐少有人提起。

也不知道是不是极限反弹,今年1月份《大众电影》复刊以后,又有人在文章中再次提出“明星”这个词,并且迅速被广大群众接受。

似乎就是要用这个词汇,将群众最喜欢的演员们与普通演员分开似的。

不仅如此,《大众电影》也屡开先河,许多文艺界的“底线”,都是从这里开始得到突破。

比如在今年(1979年)第5期中,封底刊登了英国电影《水晶鞋与玫瑰花》中,男女主角拥吻的剧照,这一举动在瞬间引起了轩然大波。

喜欢的鼓掌叫好,赞扬编辑部有敢为人先的精神,是对过去桎梏的突破。

反对的跳起脚在骂,恨不得再来一场大风,将这本杂志刮走。

其实吧,如果没有反对派的跳骂,说不定杂志社就真被罚了。

可他们这么一骂,瞬间就让人联想到几年前不好的东西,于是这场风波就在上级诡异的沉默中安然度过。

倒是让电影在群众中的地位,又往上推了一把,还第一次掀起了追星潮流。几乎所有的演员,都以能登上《大众电影》的封面为荣。

很巧,饰演《云湖恋》的吴海燕,还有《摆渡人》、《上海谍影》的两位女主角,三人都登上过《大众电影》。

以至于有人喊出“想上《大众电影》,就拍陈凡作品”的口号出来。

和袁望一样,都是去年加入江影厂的许丹萍,从进入剧组的第一秒开始,心里就藏了这个野望。

虽然《小荷才露尖尖角》不是陈凡的文学作品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