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长安城外的飞骑(1/7)
弟,往那边走,免得灰尘太多,我们中秋黄龙山再见吧!”说时迟,那时快,声才入耳,发话的一个手拎马缰微微往侧一带,那马立时四蹄登地,往斜对面飞跃过去。对面道旁本是一条小河,对岸一条小径,一边田岸,一边土崖,另有石桥相通,尚在饼摊之左,相隔三数丈,河宽也有两丈,那马跑得正急,忽然掉头凌空跃过,仍旧朝前飞驰,又稳又快,毫未停顿。另一匹马也未听马上人招呼,跟着把头一偏,相继跃过,晃眼追上。前段仍是并骑同驰,等跑出半里多地,忽然分路:一个踏着地上衰草绕往土崖之后,不知何往;另一人一马顺着田岸飞驰,一会儿穿入远方树林之中。共总不过几句话的工夫,来路尘雾迷茫还未散尽,连人带马已无踪影。
公遐越看越觉奇怪,笑问饼摊主人:“这等快马实是少见。马背上人似未成年,如何骑得这好?以前见过没有?”摊主笑答:“也真奇事。老汉在此摆摊已二十年,因是官驿大道,必由之路,什么人都曾见过,这等快马却是少有。本来不曾留意,前年七八月间在此摆摊,见这两匹白马由此路过,也和相公一样,见马跑得大快,才留了心。彼时马背上人是个瘦矮老头,自骑一马;另一匹马由那两位小相公同骑在上,跑得比今天还快。到了这里,才把马步放慢,往城里跑去,就此不见。到了中秋前两天,才见这老少三人由城里骑着原马回去。由此起,每年七月半间,这两小的必骑这两匹白马往城里去、老的却未再见。接连三年均是如此。他们往返约在一月左右,中秋前两日也骑原马同回,不知是哪里来的。本由面前大路经过,上月他们过时,我见马后尘土太高,怕污了茶水,无意中埋怨了两句,并未对面交谈。过不几天,忽有一个穿黄麻布短衣的矮子问我买茶,给了五两银子,说是他家二郎无意之中脏了我几次茶水,心中不安,命他持银相赠,并说以后不会由我摊前走过。说罢,不容回答,便自走去,走得甚快,也没追上,始终不知是何原故。方才见马改道,想起前事,方始明白过来,那五两银子明是两位小相公所赏无疑。他听我上月埋怨,不但不怪,反而怜我年老贫苦,命人来此周济,这样大方的好人真个难得。”
公遐前数年游山回来,长了不少见识,平日又在物色异人奇士,闻言越发心动。暗忖:这两少年比我年纪轻上好几岁,别的不说,单这马上功夫已是仅见。小小年纪,骑着这样千里马,每年来去皆有定时,必非常人之子。可惜发现太晚,必须候到明年秋天,才能遇上,事情还拿不定。黄龙山离家颇近,前听人说山深路险,更有森林阻路,容易迷途,虽然近在咫尺,一直不曾去过。那年出门畅游名山大川,也曾多历幽险,深入无人之境,中间连遇虎狼毒蛇,仗着学了一点武功,和此次途中买得的宝剑钢镖,并未受伤,如何近在家乡的山林,竟会迁延至今不曾涉足?自来深山隐秘之区每多高人隐居,桃源乐土,不为世知,前在秦岭深山之中便曾见到过一处。马上少年曾有黄龙山相见之言,可知内里必还住有人家,也许就是他家所在。现离中秋还有三四日,如往省城寻一快马赶去,觅路人山还来得及。因所访友人世交文士,学问颇好,虽然投机交好,这类事却非同道,也未向其提说。见道旁有人牵骡走过,忙雇两乘赶往温泉。沐浴之后当夜赶回,叫开城门,回到寓所。见秋阳犹热,天还不冷,未带什么行李,只把随身兵器带上,打一小包,次早觅了一匹快马往黄龙山赶去。
到了离山五六里的龙尾坝停下,一面准备人山干粮和绳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